English

丁肇中教授谈L—3实验

1999-03-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李肇东 我有话说

应瑞士联邦外交部邀请,中国记者团11日来到瑞士著名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参观采访。

该中心总主任外交顾问居伊·亨奇在接待中国记者团时,首先表示欢迎江泽民主席来CERN参观,他说,江主席在十分紧张的访瑞日程中能抽出短暂的时间参观L—3实验,令他们非常高兴。他认为,江主席来访具有重要意义,必将进一步促进未来CERN与中国的科研合作关系。他还说,目前丁肇中教授正在这里主持在LEP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L—3实验,该项实验不仅有中国科学家参加,其探测器上使用的重达12吨的锗酸铋晶体也是中国的产品。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锗酸铋的研究还是江主席任上海市长时支持的科研项目,这次江主席可以在这里亲眼看到他所重视的这项科研成果在国际科研合作中得到应用。

随后,记者团来到丁肇中教授的办公室。丁教授于1974年首次发现夸克C和夸克C结合态粒子,从而拓宽了粒子物理研究的领域,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丁教授像接待亲人一样热情地请大家入座,喝咖啡,然后深入浅出地给记者讲解了粒子物理研究的目标和L—3实验的情况,并亲自陪同参观了L—3实验室。这是在CERN法国地段地下50米深的一个探测中心,探测器高15米,L—3实验是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LEP上进行的四个实验点中的一个。丁教授领导的L—3实验组于1981年成立,1983年动工建造,1989年竣工启用。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的55个实验室和5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该项实验,投入经费2亿美元。丁教授说,L—3实验是“首次在欧洲、美国、原苏联和中国之间开始的大规模国际科研合作”。十年来,L—3实验组硕果累累。它已精确验证了粒子标准模型的准确性;精确测量了Z粒子的质量和寿命;验证了弱电统一理论;检验了量子色动力学的准确性。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丁教授表示对跨世纪的中国年轻一代学者寄予希望。他说,在西方学习的中国年轻学子大都考试成绩优秀,但在做实验方面并不一定都是优秀的。科学研究是要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因此要有创新精神,要标新立异。江主席访瑞期间于百忙之中来“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参观,不仅表明他本人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要让中国青年一代了解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是什么,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科研工作。(本报日内瓦3月15日电)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